貯藏葡萄時易發(fā)生哪些病害
葡萄皮薄多汁,是較難貯運的果品,貯藏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腐爛、脫粒、干梗等。據估計,在全世界范圍內。每年有27%左右的葡萄因采后腐爛而損失。因此,近幾年國內外對葡萄的貯藏保鮮技術研究較多,各種新技術也有應用,如冷藏、冰溫貯藏、輻射貯藏、新型保鮮劑、氣調貯藏等。
研究表明,引起葡萄采后貯運與銷售過程中腐爛的常見病原菌有:灰霉葡萄孢霉、根霉、黑曲霉、青霉、交鏈孢霉等。其中灰霉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是鮮食葡萄具有毀滅的病害,因為該菌在低溫條件下仍能生長繁殖,而葡萄對其的抵抗較弱,所以要延長葡萄的保鮮期,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抑菌防腐措施,以免葡萄貯藏保鮮過程中遭受病菌侵害而引起腐爛霉變。
貯藏中易發(fā)生的主要病害及防止措施
3.1葡萄灰霉病 病原菌為灰綠色葡萄孢屬,果粒和果梗在貯藏期間易感染,是葡萄貯藏后期的主要病害。發(fā)病初期,病斑呈圓形、凹陷狀,界限分明,褐或黃褐色,侵染點有明顯裂紋,輕壓之,果皮即脫離病斑。很快真菌通過開裂出形成灰色分生孢子,使果實全部腐爛,果面布滿灰色霉層,具有臭味。果梗受侵染后變黑,后期出現黑色塊狀菌核。該病原菌是在花期和成熟期通過皮孔侵入果實內部的,屬于潛伏侵染。因此嗎,應加強葡萄營養(yǎng)生長發(fā)育期的防止,一是噴布殺菌劑。此外,采用二氧化硫處理,或在3-5℃的低溫下,采用生物制劑處理,薄膜袋包裝,可獲得較好的效果。
3.2 青霉病 病原菌為青霉菌,是貯藏中最長發(fā)生的病害,病原菌在葡萄果粒上形成淺褐色、水漬狀圓形或半圓形凹陷,但務明顯界限,界面皺縮,果實軟化,直到漿果內部呈透明漿狀物。發(fā)病初期為白色霉層,形成子實體或孢子是轉藍色,具霉臭味。主要通過傷口侵染。其防止方法是盡量減少機械損傷,降低貯藏溫度。
3.3 黑霉病 又命黑斑病,由臉格抱霉引起,可以穿透健康表皮侵入,是低溫長期貯藏中難于控制的病害。這種病菌在葡萄梗端周圍形成棕色或深褐色腐爛,從梗端染病開始,延伸至纖維狀組織或果穗內生長,受侵染之果粒記憶脫落。在葡萄的貯藏保鮮中發(fā)生普遍,可采取葡萄生長發(fā)育期噴施藥劑處理,或采后低溫預貯進行預防。
3.4 干枝、脫粒 葡萄在貯藏期間易失水皺縮,穗梗、果枝干枯,引起脫粒等現象發(fā)生,主要是因為貯藏環(huán)境相對濕度偏低,使果粒失水,果柄干縮。可采取包裝內襯幾層紙或一層薄膜袋保持水分,使相對濕度保持在90%以上。此外,挑選穗軸和果梗已木質化,且粗壯的果穗作為貯藏果實。
葡萄品種與耐藏性 我國葡萄品種很多,那些果皮厚,肉質較硬,含糖量高,果面有蠟質、粉質覆蓋的中晚熟品種耐貯藏,如龍眼、紫玫瑰香等;河北宣化的李子香,黑龍江的美洲紅和紅香水(卡托巴)等品種耐藏性好;黑貝蒂和巨峰、夕陽紅、黑奧林等品種耐藏性中等;白色葡萄在搬運和貯藏過程中容易擦傷而褐變;有的品種如無核白、果粒極易脫落或果柄斷裂,是較難貯藏的品種。